首页> 资讯> 详情

让群众的“需求清单”,转化为“满意清单”

2023-07-29 21:55:56 来源:上海杨浦

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,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站稳人民立场、把握人民愿望、尊重人民创造、集中人民智慧。由此可见,人民城市建设,最核心的价值是人本价值,最根本的立场是人民立场。

人民城市人民建——“需求清单”被转化为“满意清单”,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门口出现了一座“雷锋志愿服务亭”,“能人巧匠”设点驻扎,用自己的拿手绝活服务居民;生活中如遇各种发展需求和问题,居民手中有一本“纲领性指南”可自行“按图索骥”,“小公约”撬动社区“大治理”,寻求“最大公约数”;睦邻中心里的活动现场来了三位“观众”,“走、看、听、问、议”,汇集居民智慧,助力打造“熟人社区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把“小修小补”装进小屋

手拿一块老式怀表,头戴一只单筒眼镜,如今,67岁的周忠民还在干着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的老行当:钟表维修。年轻时,他是上海手表厂职工,从小学徒一路成长为“老法师”,滴滴答答走着的时针、“摩肩擦踵”的齿轮,是他的“旧相识”。退休后,周忠民加入四平路街道的“五心联盟”便民服务队,走街串巷为邻里服务。

“从今天起,侬家里有啥小修小补的东西,尽管拿来给我们……”日前,四平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门口,出现了一座“小红屋”,这是四平路街道首个“雷锋志愿服务亭”。

周忠民就在亭中“坐镇”。面积仅5平方米,却是五脏俱全,不仅有空调、桌椅,还设置了储物空间。坐在周忠民身边的是王继东,同样是“五心联盟”便民服务队的一员。维修小型家电,是她的拿手绝活。除了日常上门维修外,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,她也会和队员们一起参与街道主办的便民服务市集。

多年的服务经历,让这些志愿者早已与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,而现在,这些“能人巧匠”直接设点驻扎,对周边居民来说,自然是喜事一桩。居民徐女士路过看到这个服务亭,十分惊喜:“现在家里有什么坏了,直接能看准时间、找准地点,来找志愿者维修,心里很踏实。”

“雷锋志愿服务亭”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打造。一直以来,让“小修小补”重回社区、固定设点,是居民们共同的呼声。如何把居民的“需求清单”转化为“满意清单”?四平路街道正致力于打造“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”,“雷锋亭点位+需求配送服务”的志愿服务新模式,让有限空间在功能上得到无限延展,进一步满足居民“微小事”服务需求。

近年来,街道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广泛化、常态化,开展了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活动。从联手共进的“五心联盟”,到共建共治的“环同济”青年志愿者服务队,再到辖区23个居民区的各个志愿者队伍;从为老年人免费理发、免费拍婚纱照,到“学雷锋我先行”、环境卫生行动……志愿者精神在社区的大街小巷“遍地开花”。

未来,“雷锋志愿服务亭”将继续完善服务内容,拓展服务领域,打造一个志愿服务“高地”。

寻求社区治理“最大公约数”

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,是联系、服务居民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新时代,如何更好实现“社区的事在社区内解决”?

日前,一本“纲领性指南”在新江湾城街道“上线”,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各种发展需求和问题,可以自行“按图索骥”。这就是新江湾城新时代《居民公约(指导大纲)》。

这本“指南”,于2022年6月启动制定筹备工作,共包含60条内容,分为家庭、楼栋、小区、社会四个篇章,层层递进——

比如,小到以协议或公证形式明确家庭财产归属,“常回家”看看老人;家庭聚会娱乐文体练习不扰民、湿衣服不外晾、阳台浇花不滴水;大到符合条件的小区设立业委会,居民不在公共绿地搭建帐篷和露天烧烤、不拉网捕鱼捕鸟,抵制随意放生行为、规范宠物饲养和牵引等,《居民公约(指导大纲)》围绕这些共性问题,进行以法释理。

“居民公约的出发点很好,但怎么才能在居民区落地,避免成为口号和摆设呢?”在当天举行的社区自治论坛上,有居委会、业委会代表提出困惑。对此,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福国表示,认同是约束的基础,如果在公约形成的过程中,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,找到大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,那么制定出来的公约,大家就会发自内心地接受。“怎样找到最大公约数?首先,在公约制定过程中要找准社区的问题,必须是和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;其次,每个群体的利益在公约中都能得到呈现;再次,不同于刚性的法律条文,公约既要照顾到法律,也要照顾到人情;最后,随着新问题的出现,公约要有一个不断演化完善的过程。”

据了解,目前的《居民公约(指导大纲)》仅仅是1.0版本。在公约大纲的指引下,下一步新江湾城街道将指导各居民区修订居民区公约。

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,进一步激活社区治理的“一池春水”,离不开党建引领。

此前,新江湾城街道已发布2023年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。这些项目围绕楼组党建、文明创建、社区微更新、基层自治力量培育等年度重点工作,发挥资源撬动作用,推动党建引领取得成效,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
同时,“街校企”党建共同体启动新一轮区域战略合作,并成立政立路片区、政悦路片区、国浩路片区、国权北路片区等四大片区联盟和新江湾城街道物业企业党建联盟,把共同体资源进一步渗入社区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合力开启“组织共建、文明共创、人才共育、生态共筑、发展共促”新模式。

“社区美育师、社区经济师和社区心理顾问、社区创业顾问”,是街道今年延展、丰富“三师三顾问”内涵的举措,旨在进一步将党的组织优势嵌入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。

“制定《居民公约(指导大纲)》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一次探索。”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、办事处主任杨福韬表示,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实现“社区的事在社区内解决”。未来,街道将不断汲取居民的好意见和建议,定期更新大纲内容,用“小公约”撬动社区“大治理”。

为实事项目“体检”,“先听后议”

7月19日,在文化佳园社区睦邻中心的“漂流图书馆”,参与活动的居民被分成若干小组,分享着自己的故事,现场一片欢声笑语。本次活动是杨浦区地区办配送的“心灵驿站:挖掘故事力”项目,旨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我,通过学习绘制“人生地图”增强邻里互动,建立信任,打造更融洽和睦的社区。

当天,这样的互动不仅仅限于居民与居民之间。活动现场,还出现了三位“观众”——区人大代表刘安、张新芸、陈勇,他们通过“走、看、听、问、议”,对“社区睦邻中心主题活动配送”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。

座谈会上,区人大代表、区地区办和区自治办相关负责人及居民代表开展了热烈讨论。

社区是我家,睦邻靠大家。如何更好地打造“熟人社区”?区人大代表刘安说:“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我们可以挖掘共同的兴趣爱好,培养居民自治团队,加强邻里交流,进一步打造‘熟人社区’。同时,我们要广泛征求居民意见,充分了解不同群体的真实诉求,问需于民,服务于民,贯彻落实‘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’基本方针。”

“挖掘共同的兴趣爱好,培养居民自治团队”,引起了居民代表吴女士的共鸣:“很多人对中老年人业余生活的印象,总停留在跳广场舞上,事实上,我们对刺绣、编织、剪纸等手工活动也有着浓厚兴趣,很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让我们参与学习。”

居民的希望立即得到了回应。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梅浩郓表示,作为文化佳园社区睦邻中心的运营方,始终以“睦邻敦亲文化家园”为宗旨,通过培育“居民KOL”,打造居民自治团队,构建熟人社区。后续,他们将会做好基层调研工作,做好汇总分析,建立“人人可关心,人人可自治”睦邻议事机制,根据居民需求,推出多元化的活动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为什么光可以穿透物体
下一篇:最后一页